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代码740101 )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3年制 四、职业面向 导游、景区讲解员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旅行社、旅游景区、展览场馆、文博院馆、旅游信息咨询中心、高星级酒店、高档度假村、主题饭店、豪华邮轮、俱乐部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旅行社服务、高星级酒店及同类企业餐饮、客房、前厅、康乐销售等部门的相关服务及运营与管理,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主动、热情、甘于奉献的服务意识,诚实守信、爱岗敬业。 (3)具有诚实守信、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4)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5)遵守饭店行业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礼仪素养、优雅的形象气质。 (6)具有良好的旅游行业行为规范、礼仪素养和美学素养。 (7)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8)具有安全生产的意识,节约资源,倡导绿色消费。 (9)具有适应行业变化、自我提升的潜质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2.专业知识和技能 (1)掌握必需的专业管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服务礼仪知识及其他相关知识,达到岗位服务要求。 (2)掌握专业运营知识,熟悉各部门分工,能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胜任基层岗位。 (3)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知识,能在工作中有效运用。 (4)掌握服务心理学知识,能与客人有效沟通并获得认可。 (5)掌握汉语相关知识,能使用标准普通话进行服务,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 (6)掌握常用旅游英语知识,能进行常用旅游英语口语表达对客服务。 (7)掌握现代办公设备技术,能使用岗位设备和业务软件。 (8)取得导游、旅游咨询师、旅游计调师、景区讲解员、展览讲解员、计算机操作员、研学旅行策划师、前台服务员、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茶艺师、调酒师等1或2种职业资格证书。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将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外语(英语等)、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等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将物理、化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等课程列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专业(技能)课程包含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七、实施保障 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 (一)师资队伍 目前旅游专业共有14名专任教师,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12人,大专学历的教师2人,高级教师1名,副高级教师2名,一级教师3名,助理实验师1名,助理讲师3名,“双师型”教师8人,专任教师都具有1年企业实践经验,熟悉旅行社、旅游景区、高星级酒店主要对客服务岗位工作流程,具备教学设计和实施课程教学的能力。主动前往旅行社、旅游景区、各类展馆、高星级酒店进行相应的专业实践,每两年的专业实践期两个月以上。是一支有巨大发展空间的、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队伍。 (二)教学设施 本专业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实习基地 根据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校内实训配备有模拟导游实训室、旅行社计调——外联服务实训室、旅行社服务网点服务实训室、中西餐实训室、前厅实训室、茶艺室、调酒实训室。 2.校外实训基地 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要求,建设能够满足专业实践教学、技能训练要求和企业经营双赢的,学生顶岗实训两个学期以上的开拓生产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通过校外实训实习,使学生掌握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技巧,强化服务质量,开云娱乐官网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8个。这些实训、实习基地具有固定的经营场所、设施、资格许可、人员配置。学生实训、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实训、实习基地设施设备条件有利于组织开展校外专业职业技能训练,且能够为学生实习提供必要的、安全健康的实习劳动环境。实训、实习基地提供岗位数量应与专业实习学生人数相匹配。 (三)教学方法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分析旅行社、景区、酒店行业典型职业活动和核心职业技能,由理论专家、行业专家、专家教师组成课程改革课题小组共同构建基于旅行社、景区、酒店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生涯发展路线为整体脉络的课程体系,专业技能课程体现设置与工作岗位群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核心任务对接,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专业技能课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问题导向、任务驱动、角色扮演、小组竞赛、分层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四)学习评价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以学生职业素养、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教育与产业、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科学评价标准。评价环节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因素的评价,强化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采用学分制、多层次、多元化的考评方法,引导学生全面提升和个性发展。 教学评价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注意吸收学生家长、旅行社、景区、酒店管理人员参与。校内、校外评价相结合,行业资格证考试、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 不仅关注学生对旅行社导游、计调、外联和酒店服务员必需知识的理解和岗位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相关知识在旅行社、酒店主要对客服务岗位实践中的运用以及解决岗位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重视岗位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的形成,以及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岗位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树立。 (五)质量管理 1.教学要求 公共基础课教学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专业技能课按照旅行社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强化旅行社导游、计调外联、酒店等工作岗位的能力培养要素。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提倡项目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 2.教学管理 推行“工学交替”的教学管理理念,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技能教学管理方式。将规范性和灵活性结合,合理调配教师、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为课程实施创造条件。 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编订教材; 共同实施教学实训、评价考核,携手管理,合作育人。 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专业教学指导实施方案,规范教学实施。 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完善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确保教学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