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动态 School's Events |
 |
|
|
|
|
校园活动 Campus Activities |
 |
|
|
|
|
|
优秀教案 |
|
|
《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识记自觉能动性的含义,明确自觉能动性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因素,能应用自觉能动性来解释人生中努力奋斗的案例故事,提高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自觉能动性在人生中的意义,引导学生重视自身的能动性,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增强学生在人生前进中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自觉能动性的含义和表现。人生是自觉能动性的过程。 2、教学重点 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关系。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 教学方法 1、教法 问题导学法、情境设置法、案例教学法 2、学法 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法、比较分析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两个情境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情境一:投影仪展示图片(蜂巢、古屋、高楼大厦),
蜂巢 古屋 高楼大厦 马克思说:“蜜蜂建设蜂房的本领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灵巧的蜜蜂高明,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完成了”。 问:蜜蜂筑巢与建筑师建房的区别在哪里?最蹩脚的建筑师比最灵活、聪明的蜜蜂高明的地方在哪里?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分析:蜜蜂的蜂巢千年依旧,人类的房子从简陋的茅舍、古屋到华丽的大厦,一直都在改变,在提高。最蹩脚的建筑师比最聪明的蜜蜂的高明之处在于,建筑师在建造房子之前就已经设计好了房子的建筑蓝图,并且能够按图纸进行施工建筑。而蜜蜂不行。 情景二:录像1:通过电脑和投影仪展示1998年6月中国军民抗击特大洪水的录像; 录像2:2002年末至2003年上半年,“非典型肺炎”在我国部分地区蔓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与这场灾害进行了历时数月的斗争,取得了抗非典斗争的阶段性重大胜利。 问:当洪水和“非典”来临时,我们人类做了什么行动,而动物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分析:当洪水和“非典”来临,人类积极思考成因和战胜的办法,积极地同困难搏斗,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而动物只会本能的逃生。 理论分析:人会想,会做,即:人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觉能动性,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
新课讲授: 一、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1、人区别于物的特点:人具有自觉能动性。 人的自觉能动性,又叫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 2、自觉能动性的三个方面 (1)想。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例:牛顿万有引力的提出
(2)做。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 表现在:创造自然和社会中原来没有的东西;利用规律,改变或创造条件,化害为利。 例:修堤筑坝、风能水能发电、处理垃圾、变废为宝。
(3)决心、意志、干劲等。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普希金说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即将来临。”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我们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树立对生活的正确认识和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 例: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生死牌”:
这块“生死牌”表达了广大官兵战胜洪水的决心和意志。百万军民在抗洪抢险中取得的伟大胜利,说明在这种精神状态下,人们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最大可能的成就,最好的结果。反之,缺乏自信,缺乏坚定的决心和坚强的意志,必然影响人的能力的发挥,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座右铭(人也需要有精神),和座右铭的重要作用。 二、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 讨论:课本中小李创业成功的案例,小李在创业中遇到困难时是如何发挥自觉能动性的,付出什么样的艰辛努力?(通过案例来归纳) 1、要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隐藏在现象之中,只有认识世界,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要做。通过人们的行动,才能充分利用规律和条件并创造新的条件去改造世界, 创造美好生活。 3、要精神状态。人们的认识和改造活动必然会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具有坚强的意志、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三、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制约因素 1、客观因素——客观规律 提问: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有什么区别?(让学生回答) 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效果。因此,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都是错误的。 例如:揠苗助长、
人的能动性≠蛮干,它告诉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做任何事,如果不尊重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 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①否定客观规律,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②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客观规律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如“听天由命”。 学生小组讨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分析:(1)“谋事在人”,是说人们想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必须充分发挥的人的主观能动性。(2)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一方面与人们掌握的规律有关;另一方面又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因此,把“成事在天”中的“天”理解为客观规律或者客观条件则是正确的命题。(3)如把“成事在天”中的“天”理解为“上帝”或“神”则是错误的,属于唯心论的观点。 2、主观因素:包括观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的程度等。 做什么事情值不值得、能不能、该不该,和自身能力、观念等多方面分不开,认为对了、值了,能做、该做,才能下定决心。 例如:愚公移山
四、给我们人生的启示: 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发人力资源,青年学生要自己看重自己,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在自己的人生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自己的潜能变成现实。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讨论: “我要学”和“要我学”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思考后,切合自身实际进行谈谈) 五、教学小结: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我们在自己的人生中必须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做自己人生的主人。我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主观能动性并不能随意发挥,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条件出发,同时还要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这样我们才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六、课后作业 1、是不是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就能正确认识事物、顺利地解决问题? 2、怎样在学习中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
七、教学反思 1、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紧密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根据内容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施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阅读教材,编制知识结构提纲;列举事实,证明课本观点;讨论质疑,突破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基本结论等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克服学习的消极被动状态,活跃课堂气氛,收到良好的效果。 2、运用典故、案例等讲析知识原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利用案例加强学生对哲学基础知识的理解,选取学生身边的事情,将哲学与人生合理的进行联系,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3、采用漫画、板书等直接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哲学知识概念多、原理多,又深奥抽象,不易理解掌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注意运用漫画、板书等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这样能给学生提供直接形象的感知背景,有效地占领学生的思维空间,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缩短认识理解知识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同时应用板书归纳主干知识,有助于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进而全面的掌握知识。 总之,激发学生兴趣对学好哲学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思想状态和认知特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哲学成为一门生动活泼的课程,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板书设计:
《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识记自觉能动性的含义,明确自觉能动性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因素,能应用自觉能动性来解释人生中努力奋斗的案例故事,提高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自觉能动性在人生中的意义,引导学生重视自身的能动性,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增强学生在人生前进中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自觉能动性的含义和表现。人生是自觉能动性的过程。 2、教学重点 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关系。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 教学方法 1、教法 问题导学法、情境设置法、案例教学法 2、学法 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法、比较分析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两个情境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情境一:投影仪展示图片(蜂巢、古屋、高楼大厦),
蜂巢 古屋 高楼大厦 马克思说:“蜜蜂建设蜂房的本领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灵巧的蜜蜂高明,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完成了”。 问:蜜蜂筑巢与建筑师建房的区别在哪里?最蹩脚的建筑师比最灵活、聪明的蜜蜂高明的地方在哪里?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分析:蜜蜂的蜂巢千年依旧,人类的房子从简陋的茅舍、古屋到华丽的大厦,一直都在改变,在提高。最蹩脚的建筑师比最聪明的蜜蜂的高明之处在于,建筑师在建造房子之前就已经设计好了房子的建筑蓝图,并且能够按图纸进行施工建筑。而蜜蜂不行。 情景二:录像1:通过电脑和投影仪展示1998年6月中国军民抗击特大洪水的录像; 录像2:2002年末至2003年上半年,“非典型肺炎”在我国部分地区蔓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与这场灾害进行了历时数月的斗争,取得了抗非典斗争的阶段性重大胜利。 问:当洪水和“非典”来临时,我们人类做了什么行动,而动物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分析:当洪水和“非典”来临,人类积极思考成因和战胜的办法,积极地同困难搏斗,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而动物只会本能的逃生。 理论分析:人会想,会做,即:人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觉能动性,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
新课讲授: 一、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1、人区别于物的特点:人具有自觉能动性。 人的自觉能动性,又叫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 2、自觉能动性的三个方面 (1)想。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例:牛顿万有引力的提出
(2)做。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 表现在:创造自然和社会中原来没有的东西;利用规律,改变或创造条件,化害为利。 例:修堤筑坝、风能水能发电、处理垃圾、变废为宝。
(3)决心、意志、干劲等。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普希金说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即将来临。”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我们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树立对生活的正确认识和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 例: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生死牌”:
这块“生死牌”表达了广大官兵战胜洪水的决心和意志。百万军民在抗洪抢险中取得的伟大胜利,说明在这种精神状态下,人们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最大可能的成就,最好的结果。反之,缺乏自信,缺乏坚定的决心和坚强的意志,必然影响人的能力的发挥,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座右铭(人也需要有精神),和座右铭的重要作用。 二、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 讨论:课本中小李创业成功的案例,小李在创业中遇到困难时是如何发挥自觉能动性的,付出什么样的艰辛努力?(通过案例来归纳) 1、要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隐藏在现象之中,只有认识世界,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要做。通过人们的行动,才能充分利用规律和条件并创造新的条件去改造世界, 创造美好生活。 3、要精神状态。人们的认识和改造活动必然会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具有坚强的意志、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三、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制约因素 1、客观因素——客观规律 提问: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有什么区别?(让学生回答) 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效果。因此,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都是错误的。 例如:揠苗助长、
人的能动性≠蛮干,它告诉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做任何事,如果不尊重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 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①否定客观规律,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②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客观规律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如“听天由命”。 学生小组讨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分析:(1)“谋事在人”,是说人们想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必须充分发挥的人的主观能动性。(2)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一方面与人们掌握的规律有关;另一方面又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因此,把“成事在天”中的“天”理解为客观规律或者客观条件则是正确的命题。(3)如把“成事在天”中的“天”理解为“上帝”或“神”则是错误的,属于唯心论的观点。 2、主观因素:包括观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的程度等。 做什么事情值不值得、能不能、该不该,和自身能力、观念等多方面分不开,认为对了、值了,能做、该做,才能下定决心。 例如:愚公移山
四、给我们人生的启示: 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发人力资源,青年学生要自己看重自己,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在自己的人生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自己的潜能变成现实。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讨论: “我要学”和“要我学”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思考后,切合自身实际进行谈谈) 五、教学小结: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我们在自己的人生中必须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做自己人生的主人。我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主观能动性并不能随意发挥,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条件出发,同时还要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这样我们才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六、课后作业 1、是不是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就能正确认识事物、顺利地解决问题? 2、怎样在学习中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
七、教学反思 1、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紧密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根据内容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施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阅读教材,编制知识结构提纲;列举事实,证明课本观点;讨论质疑,突破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基本结论等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克服学习的消极被动状态,活跃课堂气氛,收到良好的效果。 2、运用典故、案例等讲析知识原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利用案例加强学生对哲学基础知识的理解,选取学生身边的事情,将哲学与人生合理的进行联系,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3、采用漫画、板书等直接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哲学知识概念多、原理多,又深奥抽象,不易理解掌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注意运用漫画、板书等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这样能给学生提供直接形象的感知背景,有效地占领学生的思维空间,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缩短认识理解知识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同时应用板书归纳主干知识,有助于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进而全面的掌握知识。 总之,激发学生兴趣对学好哲学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思想状态和认知特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哲学成为一门生动活泼的课程,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板书设计:
|
|